我們在晚上想用腳架長時間曝光的時候,要如何決定曝光的時間呢?往往得依靠測光表,因為機身的測光頂多到一秒。有些比較猛的前輩會憑經驗判斷,土龍在高中時代什麼都不知道,帶土龍入門的親叔叔只教土龍買器材,借土龍一些作品看,還有一本書,偶爾跟土龍炫燿一下他自己的器材,然後呢?自己想辦法囉!偏偏土龍討厭看書,遇到這種情況就只好真的自己想辦法囉!
土龍高中之前用的是YASHICA ELECTRO 35 GSN。上高中後開始玩單眼攝影,手上第一千零一個配備是NIKON FM(註1) + 105mm f2.8 + 便宜腳架 + 快門線一條 + 100度底片。只能靠機身測光,再也沒有其他的配備。學生唄,真窮!話說這樣也可以是校刊社首席攝影師喔!(迷之音:校刊社沒有其他人玩攝影…)
在光量不足的環境下,你要如何測得正確的曝光時間呢?這牽涉到所謂EV值的問題,EV值是光的一種度量單位,表示光的量,但是高中生怎麼懂的這麼艱深的東東,其實我到現在還是一知半解,要理解光可以量化對我而言還真難。但是這沒關係,經由長期的操作這台FM,我發現一個規則,這規則相信你也知道,那就是【格子】。我們可以把相機上牽涉到曝光的各種裝置都當作【格子】來看待,光圈5.6的時候增加一格就變成4,減一格就變成8;快門1/60的時候增加一格就變成1/30,減一格就變成1/125;底片ISO(ASA)值200的時候增加一格就變成400,減一格就變成100。這都是曝光量增加一刻度代表增一格、減少一刻度代表減一格的意思(ISO值我比較不會解釋,歡迎看不懂回應討論,大家再研究研究),你可以把其中一個減一格,然後讓另外一個增一格來彌補進光量的損失,但是要注意的是:1.光圈的大小影響景深;2.快門的速度影響畫面的穩定,還有你想要表現主體的運動感;3.底片的ISO(ASA)值可能影響成相時的顆粒大小,高ISO的底片顆粒雖然在4*6看不出來,但是到8*10以上可能會明顯起來。
好的,回到今天的討論,現在要測光了,底片ISO值是100,晚上在校園,光圈最大是2.8,唉!快門調到1秒了,但是觀景窗裡的燈還是在【-】(註2,你可以先看看,不然下面的可能看不懂)的狀態!怎麼辦?好吧,那就得用B快門來拍了。但是問題又來了,到底要曝光多久的時間才不會過曝或者不足呢?嘿嘿!這個就是秘訣啦,說破了就沒什麼。當初還不知道有增感這種東東,所以要把FM上頭的測光裝置發揮到淋漓盡致。首先選擇光圈,為求景深,就放在8吧(其實這不是重點),然後光圈就別再動了。接著快門速度定在1秒,先別動。ISO現在是在100【-】,把他慢慢調高,200【-】\400【-】\800【-。】\1600【。】\3200【。+】,我們得到一個結論,這時候的光量在光圈8、快門1秒、底片ISO值1600的時候可以得到一張曝光大致正確(註3)的照片。但是我們的底片明明ISO值就只有100度,就算當時知道增感這玩意兒,但是增感4格能看嗎?可能連相館老闆都不會洗。既然ISO值動不了, 那就來動快門吧!看起來ISO值需要增加4格,如果ISO值不增加,就增加快門吧!快門現在是1秒,增加四格算算看:1秒-2秒-4秒-8秒-16秒,啊!原來曝光時間要16秒啊!YA!謎底揭曉,得到快門速度了,趕快拿去拍賣換幣買裝備...阿!不是啦!是拍照啦!
這樣解釋各位看官瞭了嗎?但是有時候光量真的太低,低到這方法也測不了的話,那就去買個測光表吧!反正現在二手的也不貴,記的有到高海拔低氣壓拍照的機會、或者常常會忘記檢查電池電量的朋友啊,要買免電池的測光表喔,不然一但惡劣環境或者沒電而不能測光會糗掉!
另外,這方法說光圈固定其實是為了好解說,用快門跟ISO值兩個變數就要寫這麼多了,何況再加上光圈,那得打多少字啊!打字很累ㄝ!你坐在螢幕前面看又不會倒杯茶給我喝,是吧!至於想了解最終密技【光圈+快門+ISO之連動測光大絕招】、把你手上的機械機身測光發揮到淋漓盡致的朋友啊!一頓飯,一頓飯就夠啦,趕快帶土龍去僑園吃一個晚上你就懂了啊!再不懂?讓土龍想起大學時候為了生計去當國中家教那段被蹂躪的悲慘時光,土龍可能會直接拿起僑園的椅子朝你夯下去喔!
註1:這是NIKON FM2的前身,快門速度只到1/1000秒。
註2:FM跟FM2的測光顯示在觀景窗左側,由上而下是【+。-】三個紅燈,當顯示【+】的時候是過曝,【+。】是稍微過曝,【。】是剛好,【。-】是稍微不足,【-】是曝光不足。
註3:由於FM跟FM2都是中央點測光的機器,所以為求平衡正確的曝光,需要多測幾點,多練習幾次。
最後,感謝您有耐心地看完這一整篇,還忍受了土龍的冷笑話,鄉親啊!這就是愛土龍啊!哈哈哈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